灾异
拼音:zāi yì
注音:ㄗㄞ 一ˋ

灾异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灾异”。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

《汉书·宣帝纪》:“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
《后汉书·张衡传》:“天鉴孔明,虽疎不失。灾异示人,前后数矣,而未见所革,以復往悔。”
唐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臣今职掌司天臺,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羣鸟数万,自南飞来,投於汉水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於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 ;又成都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严复《救亡决论》:“曩己丑、庚寅之间, 祈年殿与太和门数月连燬。一所以事天,一所以临民:王者之大事也。灾异至此,可为寒心!”

国语词典:

因事物的反常而造成的灾祸。

网络解释:

灾异

  • 灾异,汉语词汇。
  • 拼音:zāi yì
  • 释义:指异常的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
  • 灾异的近反义词

    • 1、这次灾异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
    • 2、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诸如采艾叶、挂菖蒲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 3、董仲舒用“灾异说”来解释天与人之间的关系。
    • 4、其中预言、梦境、灾异、卜筮等都是伏笔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 5、西汉灾异奏疏是以当时天人合一的哲学为思想基础的,它的兴盛同西汉中晚期的国事日非,社会混乱有密切关系。
    • 6、透过灾异的表象去发掘由人为造成的后灾害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字义分解

    • 拼音zāi
    • 注音ㄗㄞ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POU
    • 五行

    (1)(名)灾害。

    (2)(名)个人遭遇的不幸:招~惹祸|没病没~。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NAJ
    • 五行

    (1)(形)有分别;不相同:~口同声|大同小~。

    (2)(形)奇异;特别:~香|~闻。

    (3)(形)惊奇;奇怪:惊~|深以为~。

    (4)(形)另外的;别的:~日|~地。

    (5)(形)分开: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