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鼎
拼音:gào dǐng
注音:ㄍㄠˋ ㄉ一ㄥˇ

郜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亦称"郜大鼎"。

引证解释:

⒈ 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 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

《左传·桓公二年》:“﹝宋﹞以郜大鼎赂公……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戊申,纳於大庙,非礼也。”
《左传·桓公二年》:“郜鼎在庙,章孰甚焉?”
唐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清谭嗣同《邹砚铭序》:“抚物追悼,幸不坠失,窃取虢鐘郜鼎之义,名曰‘ 邹砚’,而系以辞。”

国语词典:

郜国所铸大鼎。后泛指国家重器。

字义分解

  • 拼音gào
  • 注音ㄍㄠ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FKB
  • 五行

(名)姓。

    • 拼音dǐng
    • 注音ㄉㄧㄥ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HNDN

    (1)(名)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钟~。

    (2)(副)正当、正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