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节
拼音:sàn jié
注音:ㄙㄢˋ ㄐ一ㄝˊ

散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发节。谓季节开始。

引证解释:

⒈ 犹发节。谓季节开始。

三国魏曹丕《感物赋》:“伊阳春之散节,悟乾坤之交灵。”

网络解释:

散节

  • 每年的正月十六这一天,容县人叫它“散节”,全国大多地方的人们都是过元宵节的,只有部分容县人过“散节”,玉林地区也有少部分的人过这个节日。
  • 容县人的“散节”,意思是从这一天起春节正式结束了。散节的时间是在元宵节的后一天,部分容县人一般不过元宵节,元宵节这天就是吃点汤圆罢了,并不隆重过。 但散节就不一样了,在单位上班的人会提前上一两个小时,家里杀鸡,祭上祖先,然后一家团圆吃个饭。晚上还要烧上烟花的。
  • 字义分解

    • 拼音sàn,sǎn
    • 注音ㄙㄢˋ,ㄙㄢ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AETY
    • 五行

    sàn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2.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

    3. 排遣:散心。散闷(mèn)。

    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sǎn

    1. 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2. 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3. 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4. 中医称药末:散剂。丸散膏丹。

    • 拼音jié,jiē
    • 注音ㄐㄧㄝˊ,ㄐㄧㄝ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ABJ
    • 五行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jiē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