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
拼音:wǔ dé
注音:ㄨˇ ㄉㄜˊ

五德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史记·张丞相列传》:“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
《文选·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蔡邕注:“五德,五行之德。自伏羲已下,帝王相代,各据其一行。始於木,终於水,则復始也。”
唐张说《应制和千秋节》诗:“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人。”

⒉ 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曰:“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

⒊ 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

《孙子·始计》“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三国魏曹操注:“将宜五德备也。”
唐王维《谢集贤学士表》:“固当宣其五德,列在四科。”
赵殿成笺:“《新论》:五德者,智、信、仁、勇、严也。”

⒋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汉郑玄笺:“玉有五德。”
孔颖达疏引《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

⒌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唐白居易《池鹤八绝句·鸡赠鹤》:“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⒍ 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晋陆云《寒蝉赋》:“夫头上有绣,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即其信也……迈休声之五德,岂鸣鸡之独珍。”

⒎ 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汉书·郊祀志下》:“耕耘五德,朝种暮穫。”
颜师古注引晋灼曰:“五德东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戊。种五色禾於此地为耕耘也。”

国语词典:

古时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克为帝王嬗代之应,其说尤盛于秦汉间。

网络解释:

五德

  • 五德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伦理学关于德性的概念。阴阳家、儒家、兵家解释不同。阴阳家指土、木、金、火、水五行之德。战国晚期阴阳家主要代表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以五行相生相克,周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观念说明历代王朝的更替和制度的变化。这种说法为秦始皇所推崇,并为西汉董仲舒所继承。
    • 1、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 2、天运年纪轻轻便坐上了盐场翘楚孟五德堂的掌门人椅子,众人声言孺子不可小觑。
    • 3、‘五德天书’那四个四个字消失,变成了字体要小了许多的数行字,也是用是篆体所写的,但这对布小缺的阅读不再构成任何障碍。
    • 4、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 5、五德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五种德性,五德始终指的是五种属性的从始到终,终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 6、将之五德,有‘智’、有‘仁’,如左将军者,乃心王室、仁民爱物、为百姓所颂,贞以为,如此方为名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GHG
    • 五行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拼音
    • 注音ㄉㄜ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TFLN
    • 五行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