橧巢
拼音: | zēng cháo |
橧巢的意思
词语解释:
聚柴薪造的巢形住处。
引证解释:
聚柴薪造的巢形住处。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郑玄注:“寒则累土,暑则聚薪柴居其上。”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夫鸟以山为卑而橧巢其上,鱼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卒所以得之者,饵也。” 章炳麟《官制索隐》:“上古橧巢,后王宫室,其质文虽世异,而据山立邑则同。”
国语词典:
古时用柴木在树上所筑成像鸟巢一样的住所。《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也作「榛巢」、「曾巢」。
字义分解
- 拼音zēng,céng
- 注音ㄗㄥ,ㄘㄥˊ
- 笔划16
- 繁体橧
- 五笔SULJ
zēng
1. 〔橧巢〕古人用柴薪架成的住处,如“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橧。”
céng1. 猪圈和猪睡的垫草。
与橧巢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