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类
拼音: | yí lèi |
注音: | 一ˊ ㄌㄟˋ |
遗类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残存者。
谓留下其同类。
谓失其伦类,违反常理。
谓留下其同类。
谓失其伦类,违反常理。
引证解释:
⒈ 指残存者。
引《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
《北史·隋纪下·炀帝》:“百姓求捕之,网罗被水陆,禽兽有堪氅毦之用者,殆无遗类。”
宋曾巩《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臣既到任,属所部之内,寇孽遗类,往往尚聚山谷,居人未寧,远近疑骇。”
清唐甄《潜书·远谏》:“父子兄弟,死亡无遗类。”
⒉ 谓留下其同类。
引《左传·哀公十一年》:“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
⒊ 谓失其伦类,违反常理。
引《庄子·徐无鬼》:“庄子曰:‘ 齐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鐘也以束缚;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
郭象注:“唐,失也。失亡其子而不能远索,遗其气类。”
陆德明释文:“遗,亡也。亡其种类故也。”
网络解释:
遗类
字义分解
- 拼音yí,wèi
- 注音ㄧˊ
- 笔划12
- 繁体遺
- 五笔KHGP
- 五行木
yí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wèi赠与;送给:~之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