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韵
拼音:tōng yùn
注音:ㄊㄨㄥ ㄩㄣˋ

通韵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通韵”。谓音乐声韵通和。指通过对音乐知识集其技巧的学习,达到一定的境界,是之通晓音韵。
2.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可以互押。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通韵”。

⒉ 谓音乐声韵通和。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亹亹通韵,跡不蹔停。”
吕向注:“言善谋所进,如音乐声韵通和。”

⒊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东”、“冬”可以相通,“支”、“微”亦可相通等。古体诗通韵较为宽广,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见“通韵”。

章炳麟《訄书·述图》:“文辩反覆而无徵验,乐府通韵而违今古。”
自注:“既非今韵,又非古音, 吴棫毛奇龄以来,其流緐矣。”

国语词典:

互相通用的韵。作古诗时常用,如东、冬、江相通,支、微、齐、佳相通。

网络解释:

通韵

  • 指通过对音乐知识集其技巧的学习,达到一定的境界,是之通晓音韵。
  • 字义分解

    • 拼音tōng,tòng
    • 注音ㄊㄨㄥ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CEPK
    • 五行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tòng

    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

    • 拼音yùn
    • 注音ㄩㄣ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JQU
    • 五行

    (1)(名)和谐悦耳的声音。

    (2)(名)韵母。

    (3)(名)情趣。

    (4)(名)(Yù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