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节
拼音: | xùn jié |
注音: | ㄒㄨㄣˋ ㄐ一ㄝˊ |
殉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为保全志节而牺牲生命。
2.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从封建礼教而死。
2.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从封建礼教而死。
引证解释:
⒈ 为保全志节而牺牲生命。
引《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
唐刘知几《史通·因习》:“夫王室将崩,霸图云构,必有忠臣义士捐生殉节。”
⒉ 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从封建礼教而死。
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六女》:“南海县樵夫陈茂,逢虎毙命,妻张顺娘觅遗骸,筑坟,殉节。”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
国语词典:
为保全志节而死。
网络解释:
殉节
- 1、末了,五百忠骑尽皆战死,冉谵将军伤重,本想自杀殉节,但却被胡军用网困住生擒。
- 2、为了国家的安危,一个人殉节又算什么。
- 3、国藩闻这凶耗,悲他父子殉节,格外伤心。
- 4、由于丞相陆秀夫背负帝殉节,奇石成为民族气节的寄托景物,透过奇石的摩崖石刻,可以窥见很多奇趣的故事。
- 5、砺世磨钝,使天下人赴忠义、立事功,殉节捐躯而不自悔。
- 6、杨凌只知道礼教大防是在宋代朱熹手中发扬广大,从那时起殉节的女人才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倒不知道朱熹还有这等“风韵事”。
字义分解
- 拼音xùn
- 注音ㄒㄩㄣˋ
- 笔划10
- 繁体殉
- 五笔GQQJ
- 五行金
(1)(动)殉葬。
(2)(动)因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某种理想而牺牲生命:~难|以身~职。
- 拼音jié,jiē
- 注音ㄐㄧㄝˊ,ㄐㄧㄝ
- 笔划5
- 繁体節
- 五笔ABJ
- 五行金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