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里制
拼音: | jǐng lǐ zhì |
注音: | ㄐ一ㄥˇ ㄌ一ˇ ㄓˋ |
井里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井田制。
引证解释:
⒈ 即井田制。
引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四:“依上诸例,可知土地可以任意分割,而耕种土地者为臣仆俘虏,无所谓井里制,亦无所谓颁井受田的农人。”
网络解释:
井里制
字义分解
- 拼音jǐng
- 注音ㄐㄧㄥˇ
- 笔划4
- 繁体井
- 五笔FJK
(1)(名)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水~|一口~|双眼~。
(2)(名)形状像井的:矿~|油~|盐~|竖~|探~|渗~|天~。
(3)(名)二十八宿之一。
(4)(名)(Jǐnɡ)姓。
(5)(形)形容整齐:~然|~~有条。
- 拼音lǐ
- 注音ㄌㄧˇ
- 笔划7
- 繁体裏
- 五笔JFD
- 五行火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