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直
拼音:bái zhí
注音:ㄅㄞˊ ㄓˊ

白直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两晋南北朝时在官当值无月薪的小吏。后泛指官府额外吏役。 2.干脆;爽直。

引证解释:

⒈ 两晋南北朝时在官当值无月薪的小吏。后泛指官府额外吏役。

《宋书·礼志五》:“诸镇常行,车前后不得过六队,白直、夹轂,不在其限。”
《魏书·广阳王渊传》:“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征镇驱使,但为虞侯、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
《隋书·百官志中》:“自州、郡、县,各因其大小置白直,以供其役。”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今世在官当直人谓之‘白直’。”

⒉ 干脆;爽直。

宋朱熹《答吕子约书》:“不若放下,只白直看子思説底。”
《朱子语类》卷二二:“良善之人,自然易直而无险诈,犹俗言白直也。”

国语词典:

爽性、坦率。

网络解释:

白直

  • 白直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ái zhí,意思是两晋南北朝时武士名称;唐代泛指官府的额外差役,在官当值无月薪的小吏;干脆;爽直。
  •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RRR
    • 五行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zhí
    • 注音ㄓ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FHF

    (1)(形)成直线的。

    (2)(形)跟地面垂直的:~升|~上。

    (3)(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行的文字。

    (4)(动)挺直;使笔直:~起腰来。

    (5)(形)公正的;正义的:正~。

    (6)(形)直爽;直截:~性子。

    (7)(名)汉字的笔画;即“竖”。

    (8)(副)一直:~奔|~达|~捣|~到|~至。

    (9)(副)一个劲儿;不断地:~哭|~笑。(Zh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