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
拼音:dà shēng
注音:ㄉㄚˋ ㄕㄥ
词性: 形容词

大声的意思

词语解释:

高雅的音乐。
声音大﹐高声。
大名声。

引证解释:

⒈ 高雅的音乐。

《庄子·天地》:“大声不入於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
成玄英疏:“大声,谓《咸池》、《大韶》之乐也。”

⒉ 声音大,高声。

《汉书·王莽传中》:“莽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
唐谢观《初雷启蛰赋》:“动丰隆之大声,发昆虫之暗室。”
《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一会又要扒到牀顶上去,大声哭着,唱起曲子来。”
瞿秋白《乱弹·新英雄》:“戏台上的武生会翻跟斗,也可以使看戏的人大声喝采。”

⒊ 大名声。

清周亮工《午睡与冠五》诗:“理生如此亦早富,久谴於世负大声。”

国语词典:

声音宏大、响亮。

如:「大声喧哗」、「大声嚷嚷」、「大声喝采」。

网络解释:

大声

  • 大声是汉语词汇,拼音dà shēnɡ,出处《庄子·天地》。
  • 大声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振臂一呼的近义词是大声疾呼。
    • 2、王老师温声细语的和我们说话,从不大声训斥学生。
    • 3、到处大声嚷嚷,你们这不是不打自招吗?
    • 4、他迟到了十分钟才到会场,又旁若无人地大声嚷嚷,大厅里的人都反感地看着他。
    • 5、人们为他的精彩表演大声喝彩。
    • 6、在广场上,他大声演讲了半天,嗓子都沙哑了。

    字义分解

    • 拼音dà,dài
    • 注音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DDD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NR
    • 五行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