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缓
拼音:jī huǎn
注音:ㄐ一 ㄏㄨㄢˇ

稽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迟延。

引证解释:

⒈ 迟延。

《宋书·王僧绰传》:“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
《元典章·刑部二·繫狱》:“朝廷所行政令,承受官司,稽缓不行,虽有施行不復检举,致有弛废者纠察。”
《明史·李彬传》:“论功,与旭皆临敌稽缓,不益封。”
清周亮工《书影》卷七:“人命至重,尔辈其慎之!稽缓仅七日,遂致冥追。”

网络解释:

稽缓

  • 稽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 huǎn,是指迟延。
  • 字义分解

    • 拼音jī,qǐ
    • 注音ㄐㄧ,ㄑㄧˇ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TDNJ
    • 五行

    1. 停留:稽留。稽滞。

    2.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无稽之谈。

    3. 计较:反唇相稽。

    4. 至。

    5. 姓。

    1.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 拼音huǎn
    • 注音ㄏㄨㄢ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XEFC
    • 五行

    (1)(形)迟;慢:迟~|~慢|~步向前。

    (2)(动)延缓;推迟:~期|~几天再办。

    (3)(形)缓和;不紧张:~冲|~急。

    (4)(动)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过来。

    (5)(形)坡度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