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
拼音:bāo gōng
注音:ㄅㄠ ㄍㄨㄥ

包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包公Bāogōng

同“包拯”

引证解释:

⒈ 即包拯。宋庐州合肥 (今属安徽 )人,因曾任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为人刚毅,居官廉洁。其事迹长期流传民间,被尊称为“包公”、“包青天”。在多种小说、戏剧如《智斩鲁斋郎》、《铡美案》、《铡包勉》、《包公案》(又称《龙图公案》)、《三侠五义》中,都把他描写成刚正廉明、不畏权贵的清官典型。后借指办事公道,铁面无私的人。

清昭槤《啸亭续录·吴南溪》:“﹝公﹞面黧黑,寡言笑,当时有‘包公’之称,尝弹果毅公訥亲,为世所称。”
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呵!”

国语词典:

包拯的别称。参见「包拯」条。

词语翻译

英语
Lord Bao or Judge Bao, fictional nickname of Bao Zheng
法语
Bao Zheng, juge Bao
  • 1、这里,白天您可穿越时光隧道,参观三国古战场、曹操点兵教弩台、包公文化园、李鸿章故居等,品味历史的厚重;夜晚,您可以漫步在银河边,赏银河月色。
  • 2、看到铁面无私的包公铡了奸臣,台下观众不禁叫起来。
  • 3、包公针对这种弊病,专门出了一份告示,儆戒官员、士绅不得任意扩大贡砚数目,不准向砚摊分钱。
  • 4、荷花代表正直光明正大。当年包公的官府壁画上也画着一幅荷花图,上面也有“光明正大”几个字。荷花还代表善良真诚的意思。
  • 5、那个淮阳,又叫陈州,就是当年包公放粮的地方,元杂剧里有《包侍制陈州粜米》这样的剧目。
  • 6、闽剧《丹青魂》、越剧《追鱼》、吉剧《包公赔情》等新编历史剧,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焕发出戏曲艺术的勃勃生机。

字义分解

  • 拼音bāo
  • 注音ㄅㄠ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NV
  • 五行

(1)(动)用纸、布等裹起来

(2)(名)(~儿)包好了的东西:药~|邮~。

(3)(名)装东西的口袋:书~。

(4)(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衣服。

(5)(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上有个~|腿上起了个~。

(6)(名)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7)(动)围绕;包围:骑兵分两路~过去。

(8)(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无所不~。

(9)(动)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10)(动)担保:~你满意。

(11)(动)约定专用:~车|~了一只船。

(12)姓。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CU
  • 五行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