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相
拼音:zhū xiāng
注音:ㄓㄨ ㄒ一ㄤ

诸相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外现的形态。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外现的形态。

《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唐李邕《五台山清凉寺碑》:“示立诸相而无所立,广度羣生而无所度。”
唐高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诗:“香界泯羣有,浮图岂诸相。”

网络解释:

诸相

  • 诸相,拼音zhū xiāng,是指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外现的形态。
    • 1、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 2、阎连科表示,该书既是一部成长史,又是一部各有特色的社会诸相图;既是一部青春纠结的彩粉画,又是一部群少灵心的刻度表。
    • 3、一缕炉香,幽然呈现,从细柔到馥郁,从清冷到灿烂,兀自在佛前演绎着。正是因为有这香炉的寂然,才有了炉香的辗转升腾,如同有了空性常寂作底,无常变幻才有了依凭,有了可能——体性一如,所以诸相纷纷。扎西拉姆·多多。
    • 4、解身不动诸相达声性离善开演。
    • 5、如来不应以足诸相见。
    • 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字义分解

    • 拼音zhū
    • 注音ㄓㄨ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YFTJ
    • 五行

    (1)(形)众;许多:~公|~侯|~ 君|~位|~子百家。

    (2)姓。

    (助)〈书〉“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实施(=之于)|公~社会(=之于)|有~?(=之乎)

    • 拼音xiāng,xiàng
    • 注音ㄒㄧㄤ,ㄒㄧㄤ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SHG
    • 五行

    xiā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3. 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4. 姓。

    xiàng

    1. 容貌,样子: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2. 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

    3. 察看,判断: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相。宰相。首相。

    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8.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