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脚
拼音:zhe jiǎo
注音:˙ㄓㄜ ㄐ一ㄠˇ

着脚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置足,犹言亲临其地。 2.指落脚;涉足。 3.确实的,可靠的。

引证解释:

⒈ 立足;涉足。

清费锡璜《汉诗总说》五:“学诗须从第一义著脚,如立泰华之巔,一切培塿,皆在其中。”
1. 置足,犹言亲临其地。 唐韩愈《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歷。”
宋范成大《桑岭》诗:“人言远游好,呼来试着脚。”
宋杨万里《寄题李与贤似剡庵》诗:“我曾着脚勾践国,奉詔昭陵省松柏。”

⒉ 指落脚;涉足。

宋陆游《读史》诗:“人间着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陈珩若再向花柳丛着脚时,永远前程不吉,死於非命。”

⒊ 确实的,可靠的。

《西游补》第六回:“我有一个道理:逕到臺上,见了项羽,把始皇消息问他,倒是个着脚信。”

网络解释:

着脚

  • 着脚,读音zhuó jiǎo,汉语词语,一指置足,犹言亲临其地;一指落脚;涉足;一指确实的,可靠的。
  • 字义分解

    • 拼音zhuó,zháo,zhāo,zhe
    • 注音ㄓㄨㄛˊ,ㄓㄠˊ,ㄓㄠ,˙ㄓ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UDHF
    • 五行

    zhuó

    1. 穿(衣):穿着。穿红着绿。着装。

    2. 接触,挨上:着陆。附着。不着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着眼。着笔。着色。着墨。着力。着想。着意(用心)。

    4. 下落,来源:着落。

    5. 派遣:着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

    zháo

    1. 接触,挨上:着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2. 感受,受到:着凉。着急。着忙。着风。着迷。

    3. 使,派,用:别着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着火。灯着了。

    5. 入睡:躺下就着。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着了。没见着。

    zhāo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着法。着数。一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着儿。没着儿了。

    3. 放,搁进去:着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你说得真对!

    zhe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着。开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着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着!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着。照着办。

    • 拼音jiǎo,jué
    • 注音ㄐㄧㄠ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EFCB

    jiǎo

    (1)(名)人或动物的肢体中,支撑身体接触地面的部分:赤脚、跺脚、马脚。

    (2)(名)物体的基部、下端:墙脚、桌脚、山脚。

    (3)(量)计算用脚踢、踹、踩等动作的单位:连踢三脚、踹了两脚、踩了一脚。

    jué

    同“角(jué)”。现多用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