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志
拼音: | shì zú zhì |
注音: | ㄕˋ ㄗㄨˊ ㄓˋ |
氏族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记载宗族谱系的著作。
引证解释:
⒈ 记载宗族谱系的著作。 唐高俭等著有《大唐氏族志》一百卷。
引唐刘知几《史通·书志》:“凡为国史者,宜各撰氏族志,列於百官之下。”
网络解释:
氏族志 (氏族志)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zhī
- 注音ㄕˋ,ㄓ
- 笔划4
- 繁体氏
- 五笔QAV
- 五行金
shì
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zhī1. 〔阏(yān)氏〕见“阏”。
2. 〔月氏〕见“月”。
- 拼音zú
- 注音ㄗㄨˊ
- 笔划11
- 繁体族
- 五笔YTTD
- 五行金
(1)(名)家族
(2)(名)古代的一种酷刑;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族;甚至他母亲、妻子等的家族:~刑。
(3)(名)种族;民族:汉~。
(4)(名)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语~。
与氏族志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