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修
拼音: | guān xiū |
注音: | ㄍㄨㄢ ㄒ一ㄡ |
官修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官府主持编写。
引证解释:
⒈ 官府主持编写。
引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官修’而加以‘钦定’的正史也一样,不但本纪咧,列传咧,要摆‘史架子’;里面也不敢说什么。”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隋文帝禁止私史以后,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
网络解释:
官修
- 1、轶闻、掌故均属史料范畴,它可以多侧面展现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状,以弥补官修正史的缺失。
- 2、很显然,由这样一位晋阳起兵的亲历者所撰写的史料,其真实性肯定要远远大于唐朝建国后的那些官修正史。
- 3、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统一的编纂体例,在编修中重视援引国史编纂的方法和要求。
- 4、刘大鹏的人生轨迹,如果不是由艾娣给他完整写出来,也会被官修正史忽略。
- 5、这个道理就像清代官修《贰臣传》一样。
- 6、史家沈艾娣讲了一个官修正史忽略的故事,主角是清末民初的乡贤刘大鹏,有一颗达官贵族的心,却久囿于煤商老农的身。
字义分解
- 拼音guān
- 注音ㄍㄨㄢ
- 笔划8
- 繁体官
- 五笔PNHN
- 五行木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