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时
拼音: | zhèng shí |
注音: | ㄓㄥˋ ㄕˊ |
正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推历明时,使四时不失序,寒暑不失常,时事不悖乱。
引证解释:
⒈ 推历明时,使四时不失序,寒暑不失常,时事不悖乱。
引《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
杜预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期之日,三百六十有六日,日月之行又有迟速,而必分为十二月,举中气以正。月有餘日,则归之於终,积而为闰,故言归餘於中。”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金天据九鴈以正时。”
《晋书·律历志下》:“以昔在唐帝,协日正时,允釐百工,咸熙庶绩也。”
《新唐书·刘蕡传》:“君以知人为明,臣以正时为忠。”
网络解释:
正时
- 1、世界上不会有人永远爱你,也不会有人永远恨你。反正时间久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变质。
- 2、机油会从正时齿轮盖和后主轴承油封处压出。
- 3、“实习期推迟了学生的转正时间,相当于变相剥削劳动力。
- 4、对纵向静稳定性作洞壁干扰修正时,应考虑由于攻角改变平尾在风洞实验段中位置的变化。
- 5、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实际作者对科学原理予以很地修正时代。……在我们教育事业方面,也必须有种种的发明。
- 6、清入关前即已实行度牒制度,康熙初限制寺观及僧道数量,雍正时期,放松对僧道管理,度牒失去效力。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正
- 五笔GHD
- 五行金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与正时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