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数
拼音: | sòng shù |
注音: | ㄙㄨㄥˋ ㄕㄨˋ |
诵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反复诵读。 2.引申为记诵﹑背诵。
引证解释:
⒈ 反复诵读。
引《荀子·劝学》:“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今日之时文,有非诵数时文所得者乎?”
⒉ 引申为记诵、背诵。
引宋王珪《议贡举庠序奏状》:“又诸科徒专诵数之学,无补于时。”
《宋史·选举志一》:“而四方执经艺者专于诵数,趋乡举者狃于文辞,与古所谓‘三物宾兴,九年大成’,亦已盭矣。”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黜罢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惰之兵。”
网络解释:
诵数
字义分解
- 拼音sòng
- 注音ㄙㄨㄥˋ
- 笔划9
- 繁体誦
- 五笔YCEH
- 五行金
(1)(动)读出声音来;念;朗读
(2)(动)背诵:记~|过目成~。
(3)(动)称述、述说:传~|讽~。
- 拼音shù,shǔ,shuò
- 注音ㄕㄨˋ,ㄕㄨˇ,ㄕㄨㄛˋ
- 笔划13
- 繁体數
- 五笔OVTY
shù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2. 几,几个:数人。数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4. 命运,天命:天数。气数。
shǔ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数。数九。
2. 比较起来突出:数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数落。
4. 谈论,述说: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1.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