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税
拼音:zá shuì
注音:ㄗㄚˊ ㄕㄨㄟˋ

杂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杂税záshuì

(1) 旧指正税以外的各种税

苛捐杂税
miscellaneous levies; sundry tax

引证解释:

⒈ 正税以外的各种税捐。

《南史·宋纪中·武帝》:“东境去岁不稔,宜广商货,远近贩鬻米粟者,可停道中杂税。”
《旧唐书·食货志上》:“大抵有唐之御天下也,有两税焉,有盐铁焉,有漕运焉,有仓廪焉,有杂税焉。”
宋高承《事物纪原·利源调度·杂税》:“周衰之末,诸侯以强霸相尚,兵革不息,故费博而什一不足,此杂税之法所由起也。”

国语词典:

旧称正税以外的各种税。

网络解释:

杂税

  • 《南史·宋纪中·武帝》:“东境去岁不稔,宜广商货,远近贩鬻米粟者,可停道中杂税。”《旧唐书·食货志上》:“大抵 有唐 之御天下也,有两税焉,有盐铁焉,有漕运焉,有仓廪焉,有杂税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杂税》:“ 周 衰之末,诸侯以强霸相尚,兵革不息,故费博而什一不足,此杂税之法所由起也。”
  • 杂税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在旧社会,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
    • 2、旧政府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 3、解放前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谁也记不清有多少。
    • 4、牯岭公司每年的收入是巨大的,征收地捐、房捐、地租及杂税等达二万二千四百余元,庐山管理局对此又极为眼红。
    • 5、北宋仁宗时期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繁多,人才选用不当,社会积弱积贫。
    • 6、带上孙来喜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个跟班,二是路上不太平,这短短的二三十公里山路,除了遇到三道苛捐杂税的厘卡外,甚至还有土匪的山头费。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ㄗㄚ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VSU
    • 五行

    (1)(形)多种多样的;混杂的。

    (2)(动)混合在一起;搀杂。

    • 拼音shuì
    • 注音ㄕㄨㄟ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UKQ
    • 五行

    (名)国家向企业集体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