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声
拼音:bù zuò shēng
注音:ㄅㄨˋ ㄗㄨㄛˋ ㄕㄥ

不作声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说话。

引证解释:

⒈ 不说话。

《老残游记》第十三回:“﹝翠花﹞向人瑞耳中不知説了两句什么话, 人瑞点点头,就不作声了。”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第二景:“﹝曾文清﹞换了一件深灰色杭绸旧棉袍,两手插在袖管里不作声。”
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在果树园里》:“我又问了一遍,那人还是不作声。”

国语词典:

沉默不语。《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看他怎样回答,只见他总不作声。」也作「不则声」、「不做声」。

网络解释:

不作声

  • 不作声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ù zuò shēng,意思是不说话。
    • 1、他低着头不作声,像在想问题。
    • 2、他平时总是有说有笑,今天却一反常态,默不作声
    • 3、讨论会上,大家都对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表意见,而他却一直默不作声
    • 4、“这是大夥儿商量了的意思吗?”众人默不作声
    • 5、究竟是从那一天开始,那些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个默不作声的离开了。
    • 6、被松开的曹节看着年少的天子戏谑的眼神,知道自己被算计了,不过他并非庸人,深知能伸能屈的道理,当下便不再挣扎,只是默不作声地静静跪着。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zuò,zuō
    • 注音ㄗㄨㄛ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THF
    • 五行

    zuò

    1.劳动;劳作:精耕细~。~息制度。

    2.起:振~。枪声大~。

    3.写作;作品:著~。佳~。

    4.假装:~态。装模~样。

    5.当作;作为:过期~废。

    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斗争。自~自受。

    7.同“做”。

    zuō

    作坊:小器~。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NR
    • 五行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