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丘牛
拼音: | pǐ mǎ qiū niú |
注音: | ㄆ一ˇ ㄇㄚˇ ㄑ一ㄡ ㄋ一ㄡˊ |
匹马丘牛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春秋时鲁国交纳田赋,规定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谓之“匹马丘牛”。
引证解释:
⒈ 春秋时鲁国交纳田赋,规定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谓之“匹马丘牛”。
引《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唐孔颖达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
网络解释:
匹马丘牛
字义分解
- 拼音pǐ
- 注音ㄆㄧˇ
- 笔划4
- 繁体匹
- 五笔AQV
- 五行水
(1)(动)比得上;相当;相配:~敌|~配。
(2)(动)单独:~夫。
(3)(量)用于马、骡等:二~马。
(4)(量)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一~绸子|两~布。
- 拼音mǎ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馬
- 五笔CNNG
- 五行水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 拼音qiū
- 注音ㄑㄧㄡ
- 笔划5
- 繁体丘
- 五笔RGD
- 五行木
(1)(名)小土山;土堆:荒~|沙~|坟~|~子。
(2)(动)浮厝:先把棺材~起来。
(3)(量)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一块叫一丘:一~田。
(4)姓。
与匹马丘牛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