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花
拼音:bǔ huā
注音:ㄅㄨˇ ㄏㄨㄚ

补花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把彩色布片或丝绒缝在枕套﹑桌布﹑童装等上面,构成花鸟等图案的一种手工艺。

引证解释:

⒈ 把彩色布片或丝绒缝在枕套、桌布、童装等上面,构成花鸟等图案的一种手工艺。

国语词典:

将彩色布片或丝绒布缝制于布面上,构成花、鸟等图案,称为「补花」。

网络解释:

补花 (补花刺绣)

  • 用剪成各种形状的棉、麻、丝绸花片粘贴在底布上,组成图案,经缝缀而成。属刺绣类。
  • 中国补花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的堆绫和贴绢。堆绫是用绫或其他丝织品剪成各种形状,通过堆、叠,组合成多层次的花卉、人物图案;有的还在图案下衬垫小片织物,使图案凸起,高低有序,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贴绢是将单层的绢丝织物剪成图案后平贴,有的还加以缝边。明末清初堆绫和贴绢曾在北京盛行。中国现代补花工艺是在继承传统的堆绫和贴绢工艺的基础上,并吸收西方花边的长处而形成的。主要产地是北京、江苏常熟和广东汕头。
  • 补花所用的原料有棉布、麻布、丝绸等。北京所产的凤尾纱,是一种质薄、色泽由浅至深的晕色棉布,尤宜补花中剪花之用。补花的工艺过程是:①剪花。按照图稿将布料剪成各种形状的花片。②粘贴。将花片粘贴在底布上组成图案。③拨花。将花片的毛边用针拨窝进去,要求边角整齐。④缝缀。又称锁边。将花片四周用锁针锁满。⑤洗熨。
  • 补花可与其他刺绣、花边工艺相结合,形成各种综合工艺。常见的有:①雕补,将补花的一部分底布挖去,形成缕空图案;②补绣,即补花与刺绣相结合;③机补,即机绣与补花相结合。
  • 补花的品种主要是日用品,如台布、椅垫、窗帘、床单、被罩、枕套、枕巾等,也有用补花工艺制成的壁挂,供室内陈设和欣赏。
    • 1、献县特产补花是河北省小有名气的手艺品。
    • 2、补花图案非常适合用在餐桌的布置上,除了颜色、图案可与餐桌相互辉映外,更能增进食欲。
    • 3、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穿的宫服就是用补花艺加以点缀的。 
    • 4、补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5、也称补花绣,是一种将其一层或多层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显示织物底层或只留下空白的刺绣形式。
    • 6、补花是以精湛的艺术,巧妙的手法,将花补在各种颜色的底布上,显示出自然美的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性。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PUHY
    • 五行

    (1)(动)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袜子。

    (2)(动)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

    (3)(动)补养:滋~。

    (4)(名)〈书〉利益;用处:不无小~。

    • 拼音huā
    • 注音ㄏㄨㄚ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AWXB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