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螟
拼音:jiāo míng
注音:ㄐ一ㄠ ㄇ一ㄥˊ

焦螟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焦冥"。 2.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焦冥”。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羣飞而集於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

网络解释:

焦螟

  • 焦螟: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
  • 焦螟:《聊斋志异》篇目
  •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o
    • 注音ㄐㄧㄠ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WYOU
    • 五行

    (1)(形)物体受热后失去水分;呈现黄黑色并发硬、发脆:树烧~了|舌敝唇~。

    (2)(名)焦炭:煤~|炼~。

    (3)(形)着急:~急|心~。

    (4)(名)中医指身体的某些部位。参看〔上焦〕、〔下焦〕、〔中焦〕。

    (5)(Jiāo)姓。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JPJU
    • 五行

    螟虫,昆虫。一般指水稻钻心虫,如二化螟、三化螟。广义指各种钻心的蛾类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