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三王
拼音:èr dì sān wáng
注音:ㄦˋ ㄉ一ˋ ㄙㄢ ㄨㄤˊ
词性: 成语

二帝三王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引证解释:

⒈ 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 (或周武王 )。

《文选·扬雄<羽猎赋>》:“昔在二帝三王,宫馆臺榭……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
李善注引应劭曰:“尧、舜、夏、殷、周也。”
唐韩愈《董公行状》:“所奏於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餘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
胡适《费氏父子的学说》:“二帝三王皆以事业为道德,典謨训誥记録彰明。”

国语词典:

二帝指帝尧、帝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禹、汤、文、武王。

网络解释:

二帝三王

  • 二帝三王(èr dì sān wáng):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古代帝王。
  • 二帝三王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陛下锐意求治,而二帝三王治天下之道未暇讲求,施为次第犹多未得要领者。
    • 2、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
    • 3、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 4、“汉家地广二帝三王,凡十三州,州名及界多不应经,……谨以经义正十二州名分界。
    • 5、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字义分解

    • 拼音èr
    • 注音ㄦˋ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FGG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 拼音
    • 注音ㄉ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PMH
    • 五行

    (1)(名)古指最高的天神;迷信指宇宙万物的主宰:上~。

    (2)(名)君主:~王。

    (3)(名)帝国主义的简称:反~。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wáng,wàng
    • 注音ㄨㄤˊ,ㄨㄤ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GGG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wàng

    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