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钱
拼音:xiāng huǒ qián
注音:ㄒ一ㄤ ㄏㄨㄛˇ ㄑ一ㄢˊ

香火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庙宇中向进香信徒收取的费用。

引证解释:

⒈ 庙宇中向进香信徒收取的费用。

《上海滩》1990年第1期:“庙祝夫妇五十来岁,以收取香火钱为生。”

网络解释:

香火钱

  • 香火钱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庙宇中向进香信徒收取的费用。
    • 1、她们没有资收入,日常生活花费全靠居士和信众“随缘乐助”的香火钱过日子。
    • 2、而大师自己却坚守阵地,每日都要对庙里扫灰除尘烧香礼拜,并负担起迎来送往前来礼拜的善男信女的义务,顺便也妥善的保管那些还愿的施主所捐赠的香火钱
    • 3、导游交代完毕大家排队进庙敬拜神灵,各捐了一元香火钱后就排队让道士免费看相,道士看相后会向游客附耳细谈。
    • 4、劳驾大师辛苦赶来,除了原有承诺的香火钱,这是额外赠与大师,权作酬劳。 
    • 5、啊啊,观主慈悲,这一饭之恩,衙内我愿事后再舍一百贯香火钱
    • 6、传说中,颜文姜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要“走娘家”,五月二十六日,民众云集颜文姜祠,给她“送衣服、鞋和香火钱”,让她打扮一新体面地“走娘家”。

    字义分解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JF
    • 五行

    (1)(名)谷物的芳香。

    (2)(形)气味好闻:~草|~料。

    (3)(形)食物味道好:饭做得很~。

    (4)(形)吃东西胃口好:饭吃得~。

    (5)(形)睡得塌实:睡得正~呢。

    (6)(形)受欢迎;被看重:吃~|这种化肥在农村很吃~。

    (7)(名)香料:檀~|沉~。

    (8)(名)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香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烧~|蚊~|一炷~。

    (9)(动)〈方〉亲吻:~面孔。

    (10)(xiānɡ)姓。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

    (8)(Huǒ)姓。

    • 拼音qián
    • 注音ㄑㄧㄢ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GT
    • 五行

    (1)(名)铜钱:一个~|~串儿。

    (2)(名)货币:银~|一块~。

    (3)(名)款子;费用:一笔~|饭~|车~|买书的~。

    (4)(名)钱财:有~有势|敛~|搂~|捞~。

    (5)(名)(~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榆~儿|纸~儿。

    (6)(名)(Qián)姓。

    (7)(量)重量单位。十厘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