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
拼音:bù wén
注音:ㄅㄨˋ ㄨㄣˊ

不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加修饰。

引申为无文采。

不崇尚文辞。

对自己的谦称,犹不才。

引证解释:

⒈ 不加修饰。

《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
邢昺疏:“不文,不为文饰。”

⒉ 引申为无文采。

清谭献《<金元诗录>序》:“宋诗弇陋,言之不文。”
章炳麟《序<革命军>》:“﹝邹容﹞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无文耶?’”

⒊ 不崇尚文辞。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铨赋》:“秦世不文,颇有杂赋。”

⒋ 对自己的谦称,犹不才。

明宋濂《吴公行状》:“不文幸获受知於公,虽契家子姓特容以宾礼见义,固不敢辞。”
清邹容《<革命军>自序》:“不文之生,居於蜀十有六年。”

  • 1、那人穿戴,不文不武,骑在马上,摇晃不定,明显不是军中将士。
  • 2、而在诸多不文明现象中,很多都是因为成年人没有做表率,导致小孩有样学样。
  • 3、随地小解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的行为。
  • 4、做个光明磊落的人,既不居功自傲,也绝不文过饰非。
  • 5、至于武汉地铁的“撕衣大战”,沈阳地铁的“十八摸”,纯属不文明行为界的两朵奇葩。
  • 6、对日本人来说,泼溅任何东西都是不文明的。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