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堤
拼音:zǐ dī
注音:ㄗˇ ㄉ一

子堤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在堤顶上临时加筑的小堤,用来防止洪水漫溢决口。也叫子埝。

引证解释:

⒈ 见“子埝”。

网络解释:

子堤

  • 在堤顶上临时加筑的小堤,用来防止洪水漫溢决口。也叫子埝。
    • 1、抢修子堤!挖导浸沟!垸内受渍、无土可取,挖大堤内肩就近取土!确保“水涨一寸,堤高一尺”!恶浪拍岸。
    • 2、驻赣某部官兵和当地干群千余人加垒子堤击退洪峰。
    • 3、抗洪抢险中,还准备了装配式围井材料、挡水子堤、滤垫等新材料。
    • 4、将大江隔在同江城区与农田之外的,是抗洪军民连日来修筑的子堤
    • 5、只有附近垒起的子堤、日夜排涝的泵站以及漫溃的田野,为一个知古稀的抗洪队员的壮举作证。
    • 6、去年靠子堤防水的五百一十三公里干支堤普遍得到了加高培厚。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拼音
    • 注音ㄉㄧ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FJGH
    • 五行

    (名)沿河或沿海防水的建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