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揖
拼音:yǎ yī
注音:一ㄚˇ 一

哑揖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相揖而不作声。

引证解释:

⒈ 相揖而不作声。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中丞、侍御史上事,臺属皆东西立于厅下,上事官拜听已,即与其属揖而不声喏,谓之‘哑揖’。”
宋文惟简《虏廷事实》卷八:“汉儿士大夫上位者,年时及久阔交友相见,则进退周旋,三出头,五折腰,相揖而不作声名曰‘哑揖’。”

网络解释:

哑揖

  • 哑揖,是汉语词汇,读音是yǎ yī ,意思是相揖而不作声。
  • 字义分解

    • 拼音yǎ,yā
    • 注音ㄧㄚˇ,ㄧㄚ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KGOG
    • 五行

    1. 不能说话:聋哑。哑巴。哑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2.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哑。嘶哑。

    3. 无声的:哑剧。哑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4. 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哑炮。

    5. 笑声(旧读yǎ ㄧㄚˇ):哑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1. 〔咿哑〕见“咿”。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RKBG
    • 五行

    (动)〈书〉拱手行礼:~让|开门~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