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马
拼音: | jù mǎ |
注音: | ㄐㄨˋ ㄇㄚˇ |
拒马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古时用以防骑兵,故名。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古时用以防骑兵,故名。 唐代有“拒马枪”, 明代有“拒马木”,现代拒马用圆木或钢材交叉连接成架,四周张设有刺铁丝,有菱形、矩形和三角形,用以堵塞道路,阻止敌方人马、车辆的行动。
引《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彦贞之兵施利刃於拒马,维以铁索;又刻木为兽,号‘捷马牌’;以皮囊布铁蒺藜于地。”
《宋史·吴璘传》:“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
刘忠《上党大捷》:“主要地段敷设有地雷,交通要道设置有拒马。”
国语词典:
一种可以搬动的障碍物。古时以木架置以长枪,锋刃朝外,用以防御骑兵攻击,故称为「拒马」。今则以木条或钢材纵横交叉成架,再钉上刺铁丝,置于要地或示威、暴动场所,以阻拦行人或车辆通过。
网络解释:
拒马
- 1、容城县境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 2、杨六郎镇守的古三关,即淤口关,瓦桥关和益津关,就在雄州和霸州之间的拒马河河段上,实际上是拒马河上的水关。
- 3、波兰弓箭兵身穿轻甲,装备大盾,能够在阵前设置拒马尖桩,令敌军骑兵望而生畏。
- 4、胡阳果真大胆,居然将十万大军分别布置在野王的南门、西门,北门,大营连绵十里,遍设拒马、鹿砦、铁蒺藜。
- 5、徐庶自己则带着剩余的士卒在细柳庄附近修筑防御事,包括摆放鹿柴拒马、挖掘战壕、陷阱、藏兵洞、提前埋设轰天雷等等。
- 6、没等围城的敌人反应过来,比尔见亚军团的步兵就用斧头和撞槌劈开了斯茨克尔的围城拒马,清理出了进攻的道路。
字义分解
- 拼音jù
- 注音ㄐㄩˋ
- 笔划7
- 繁体拒
- 五笔RANG
- 五行木
(1)(动)抵抗;抵挡:抗~|~敌。
(2)(动)拒绝:来者不~|~不执行|~谏饰非。
与拒马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