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帐
拼音:cuì zhàng
注音:ㄘㄨㄟˋ ㄓㄤˋ

毳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游牧民族所居毡帐。

引证解释:

⒈ 游牧民族所居毡帐。

《新唐书·吐蕃传上》:“有城郭庐舍不肯处,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
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蔡见庵宪使》:“数日后,仍送蔡入城,则虏妇已荐寝於毳帐数夕矣。”
明徐复祚《红梨记·路叙》:“他那里泣青山,投毳帐,做了他乡鬼。”
清周亮工《初闻徙信寄白门罗星子》诗:“柴车毳帐拥风霾,区脱天高孰与偕?”

国语词典:

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网络解释:

毳帐

  • 毳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uì zhàng ,是指游牧民族所居毡帐。
  • 字义分解

    • 拼音cuì
    • 注音ㄘㄨㄟ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FNN
    • 五行

    (名)〈文〉鸟兽的细毛。

    • 拼音zhàng
    • 注音ㄓㄤ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MHTY
    • 五行

    (1)(名)(~子)用布、纱或绸子等做成遮蔽用的东西。

    (2)(名)关于货币、货物出入的记载。

    (3)(名)指帐薄:一本~。

    (4)(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