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子
拼音:lìng zǐ
注音:ㄌ一ㄥˋ ㄗˇ

令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言佳儿,贤郎。多用于称美他人之子。

引证解释:

⒈ 犹言佳儿,贤郎。多用于称美他人之子。 《南史·任昉传》:“﹝任昉﹞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製《月仪》,辞义甚美。

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唐李商隐《五言述德献上杜七兄仆射》诗:“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澳门纪略跋》:“徵君为同知张君令子,论世知大体,因书其大要而归之。”

国语词典:

贤子。多用于称美他人的儿子。

网络解释:

令子

  • 令子,四国军棋技术术语之一,指一方除炸弹以外可移动的最大子;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 字义分解

    • 拼音líng,lǐng,lìng
    • 注音ㄌㄧㄥˊ,ㄌㄧㄥˇ,ㄌㄧㄥ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WYCU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