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长
拼音: | gé cháng |
注音: | ㄍㄜˊ ㄔㄤˊ |
阁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朝中的近侍次官。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朝中的近侍次官。
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先是封川李相迁阁长,会有名郎出牧九江郡者,执辞之际,屡以文柄迎贺於公。”
宋王谠《唐语林·企羡》:“咸通十三年, 卢庄为阁长,都尉欲以知礼部, 庄七月卒。”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今人呼中官之次者曰阁长。”
宋洪迈《容斋随笔·寄资官》:“内侍之职,至於干办后苑,则为出常调,流辈称之曰苑使。又进而干办龙图诸阁,曰阁长。”
网络解释:
阁长
字义分解
- 拼音gé
- 注音ㄍㄜˊ
- 笔划9
- 繁体閣
- 五笔UTKD
- 五行水
(1)(名)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后指门限。
(2)(名)藏书的地方。
(3)(名)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4)(名)特指女子的卧房。
与阁长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