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燮
拼音:diào xiè
注音:ㄉ一ㄠˋ ㄒ一ㄝˋ

调燮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
调养﹔调理。

引证解释:

⒈ 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

唐颜舒《刻漏赋》:“罢衣裳之颠倒,配皇极而调燮。”
宋沉辽《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调燮。”
清蒋士铨《桂林霜·议恤》:“世掌丝纶,官居鼎鉉,中书惭任调燮。”

⒉ 调养;调理。

金朱之才《卧病有感二十韵》:“齿髮久已疏,又復失调燮。”
宋陆游《冬夜作短歌》:“衣裘视寒暖,日夜自调燮。”
清朱之瑜《与板矩书》之一:“臺兄英年畅遂,精研调燮之理,何为亦有此恙?”

网络解释:

调燮

  • 调燮,典故名,典出《尚书》卷十六〈周书·君奭 〉。主要义项有:(1).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2).调养;调理。
  • 字义分解

    • 拼音tiáo,diào
    • 注音ㄊㄧㄠˊ,ㄉㄧㄠˋ,ㄓㄡ
    • 笔划10
    • 繁体調
    • 五笔YMFK

    tiáo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

    5. 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

    7. 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

    diào

    1. 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

    3. 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

    7. 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

    8. 调动:岗位调整。

    9. 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调研。内查外调。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

    12. 调换:调座位。

    • 拼音xiè
    • 注音ㄒㄧㄝˋ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OYOC

    (形)谐和;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