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竖
拼音:nì shù
注音:ㄋ一ˋ ㄕㄨˋ

逆竖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逆竪”。对叛逆者的憎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逆竪”。对叛逆者的憎称。

《宋书·沉文秀传》:“何故背国负恩,远同逆竖。”
南朝陈徐陵《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丑徒济岸来攻郢城,逆竖浮舟同趣夏浦。”
宋王禹偁《贺胜捷表》:“臣去年叨书密命,併直内庭,批逆竪之封章,屈王言而姑息,未尝不援毫切齿,怒髮衝冠。”
明文徵明《乡里祭刘司寇先生文》:“逆竪盗权,讐我善类,抉摘推求,公遂得罪。”
清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六朝旧京,逆竖所都。”

国语词典:

叛逆的人。

网络解释:

逆竖

  • 【字音】
  • ni(4声) shu(4声)
  • 【词义】
  • 叛逆的小人。
  • 【例】
  • 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击贼勿,~~头破裂。”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ㄋ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BTP
    • 五行

    (1)(形)方向相反:~风|~流。

    (2)(动)抵触;不顺从:忤~。

    (3)(名)背叛者:叛~。

    (4)(形)背叛者的:~产。

    (5)(动)〈书〉迎接:~旅。

    (6)事先:~断。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JCUF
    • 五行

    (1)(形)跟地面垂直的:~井。

    (2)(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画一条~线|~着再挖一道沟。

    (3)(动)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电线杆。

    (4)(名)(~儿)汉字的笔画;形状是“|”。

    (5)〈书〉(名)年轻的仆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