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镪
拼音:chǔ qiǎng
注音:ㄔㄨˇ ㄑ一ㄤˇ

楮镪的意思

词语解释:

祭供时焚化用的纸钱。镪,钱贯,引申为钱。

引证解释:

⒈ 祭供时焚化用的纸钱。镪,钱贯,引申为钱。

宋洪迈《鬼国记》:“移时宴罢,乃焚烧楮鏹,渐次闻人哭声。”
《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翌日,具肴体,焚楮鏹於墓下,作文以弔之。”
清徐士銮《宋艳·奇异》:“汴河岸有卖粥嫗,日以所得钱置缿筩中,暮则数而緡之,间得楮鏹二,惊疑其鬼也。”

国语词典:

镪,钱币。楮镪指祭祀时所用的纸钱。

网络解释:

楮镪

  • 楮镪,指祭供时焚化用的纸钱。语出宋·洪迈《鬼国记》“移时宴罢,乃焚烧楮镪,渐次闻人哭声。”。
  • 字义分解

    • 拼音chǔ
    • 注音ㄔㄨ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SFTJ
    • 五行

    (1)(名)构树。 

    (2)(名)〈文〉纸的代称(古代用构树皮造纸)

    • 拼音qiǎng,qiāng
    • 注音ㄑㄧㄤˇ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QXKJ
    • 五行

    qiǎng

    古称成串的钱。

    qiāng

    〔镪水〕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浓硝酸、浓盐酸等的俗称。如浓硝酸称为硝镪水,浓盐酸称为盐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