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铳
拼音:tǔ chòng
注音:ㄊㄨˇ ㄔㄨㄥˋ

土铳的意思

词语解释:

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管形土造火器。

引证解释:

⒈ 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管形土造火器。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他搬过来一张椅子,让我坐下,然后告诉我,现在新四军的武器很不够,又不好,有的同志还在用鸟枪、土铳打仗。”
力扬《射虎者及其家族·“长毛乱”》诗:“可是,当那家伙托起土铳要瞄准的时候,他就跳下地扑向前去,夺下敌人底武器。”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那个打铁匠也在池塘边放土铳呢!”

网络解释:

土铳

  • 土铳又称火门枪、明火枪,类似的火器有手铳(小型的火铳)、神枪、坦能堡火铳、手炮,明代的火铳已经设有药锅盖,与火绳枪不同的地方是没有使用火绳和与其连动的击发结构,需要空出一手来点火。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ㄊㄨ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FFF
    • 五行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 拼音chòng
    • 注音ㄔㄨㄥ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QYCQ
    • 五行

    (1)(名)一种旧式火器。

    (2)(名)铳子;一种金属制的打眼铳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