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均力敌
拼音:shì jūn lì dí
注音:ㄕˋ ㄐㄨㄣ ㄌ一ˋ ㄉ一ˊ
词性: 成语

势均力敌的意思

词语解释:

势均力敌shìjūn-lìdí

(1) 双方势力相当,不分高下

balance of forces;their strength and advantage of situation match each other

引证解释:

⒈ 谓双方力量相当,不相上下。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且催氾小竪, 樊稠庸儿,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元史·耶律楚材传》:“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以遏骄横。”
闻一多《什么是儒家》:“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便是要使上下在势均力敌的局面中和平相处。”
亦作“势钧力敌”。 《宋史·苏辙传》:“吕惠卿始諂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於仇讎,世尤恶之。”

国语词典:

双方力量情势相当,不分上下。如:「由于两队势均力敌,势必演出一场龙争虎斗。」也作「力敌势均」、「力均势敌」。

网络解释:

势均力敌 (汉语成语)

  • 势均力敌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ì jūn lì dí,意思是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 1、这两位重量级拳击手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 2、今天这场篮球赛,两个队势均力敌,比分始终紧紧咬在一起。
    • 3、这两支足球队势均力敌,争夺冠亚军的决赛,肯定十分精彩。
    • 4、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厮杀的昏天黑地,血流漂杵。
    • 5、寄生的抗病性的病原菌的毒力在杂交中是势均力敌的。
    • 6、这次辩论比赛,经过一节课的辩论,我们两队势均力敌,可最后还是我方技高一筹,拿下了冠军。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VYL
    • 五行

    (1)(名)势力:权~。

    (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

    (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

    (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

    (5)(名)姿态:手~。

    (6)(名)雄性生殖器:去~。

    • 拼音jūn
    • 注音ㄐㄩㄣ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QUG
    • 五行

    (1)(形)均匀:平~|~摊|分得不~。

    (2)(副)都;全:老幼~安|各项工作~已布置就绪。

    • 拼音
    • 注音ㄌㄧ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LTN
    • 五行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

    (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

    (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

    (5)(名)(Lì)姓。

    • 拼音
    • 注音ㄉㄧ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DTY
    • 五行

    (1)(名)敌人。

    (2)(动)抵挡:所向无~。

    (3)(形)相当:势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