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悆
拼音:bù yù
注音:ㄅㄨˋ ㄩˋ

不悆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病重不起。帝王病重的讳称。

引证解释:

⒈ 谓病重不起。帝王病重的讳称。参见“不豫”。

《北史·隋文帝纪》:“﹝大象二年五月﹞乙未, 周宣帝不悆。”
《北史·刘昉传》:“及帝不悆,召昉及之仪俱入内,属以后事。”

网络解释:

不悆

  • 不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ù yù,是谓病重不起。帝王病重的讳称。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yù,shū
    • 注音ㄩˋ,ㄕㄨ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WTNU

    1. 喜悦。

    2. 忘。

    3. 贪欲。

    4. 舒适:“及帝不悆,召防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

    5. 忘。

    shū

    1. 古通“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