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mán zi |
注音: | ㄇㄢˊ ㄗˇ |
蛮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蛮子
(1) 旧时北方人讥称南方人
(2) 对男子的鄙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戎蛮部落的首领。子,爵位名。
引《春秋·昭公十六年》:“楚子诱戎蛮子杀之。”
孔颖达疏:“戎是种号, 蛮是国名,子,爵也。”
《左传·哀公四年》:“﹝士蔑﹞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
⒉ 泛指部落首领。参见“蛮氏”。
引唐白居易《蛮子朝》诗:“德宗省表知如此,笑令中使迎蛮子。”
⒊ 旧时泛称某些少数民族或南方人。带有轻视的意思。
引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老虔婆和那蛮子设计,送到相公一封书,説相公病危死了。”
《水浒传》第二九回:“眼见得是箇外乡蛮子,不省得了。”
何其芳《七一五团在大青山》:“我不能忘记那些你对我谈雪山、草地和西康蛮子的夜晚。”
国语词典:
旧时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贱称。
网络解释:
蛮子
- 1、蛮子见他来了这么一个突如其来的果断行动,吃了一惊。
- 2、不愧是双安转来的蛮子,真不是饶爷的孙子,老窦让咱们给他个下马威,我感觉他刚才手里要是有把刀,真能杀人。
- 3、不知道从哪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蛮子。
- 4、蛮子急的也不敢则声,只得悄悄的出来,将门撼了撼,关的铁桶一般。
- 5、不然和这些一向刁悍骄横的修行蛮子们,少不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大厮杀。
- 6、宋蛮子们软弱无能,但八卦占卜却是无人能及,想当年诸葛亮也是每逢战事就夜观天象,才能无往不胜。
字义分解
- 拼音mán
- 注音ㄇㄢˊ
- 笔划12
- 繁体蠻
- 五笔YOJU
- 五行水
(1)(形)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不讲理。
(2)(名)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
(3)(副)〈方〉很;挺:~好。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与蛮子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