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惕
拼音: | kuì tì |
注音: | ㄎㄨㄟˋ ㄊ一ˋ |
愧惕的意思
词语解释:
羞惭而知所戒惧。
引证解释:
⒈ 羞惭而知所戒惧。
引《三国志·魏志·曹爽传》“丁謐画策,使爽白天子” 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中心愧惕,敢竭愚情,陈写至实。”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方觉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
宋苏轼《谢监司启》之一:“不图谦光,遽锡褒宠,感铭既切,愧惕并深。”
网络解释:
愧惕
字义分解
拼音: | kuì tì |
注音: | ㄎㄨㄟˋ ㄊ一ˋ |
愧惕的意思
⒈ 羞惭而知所戒惧。
引《三国志·魏志·曹爽传》“丁謐画策,使爽白天子” 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中心愧惕,敢竭愚情,陈写至实。”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方觉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
宋苏轼《谢监司启》之一:“不图谦光,遽锡褒宠,感铭既切,愧惕并深。”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