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尺
拼音:zhèn chǐ
注音:ㄓㄣˋ ㄔˇ

镇尺的意思

词语解释:

镇尺zhènchǐ

(1) 用铜、铁、玉石等做成的条尺样压纸文具

paperweight in shape of ruler made of metal

引证解释:

⒈ 用金属或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以压书或纸。参见“镇纸”。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八:“把那迭稿子放下,用一道镇尺压着。”

国语词典:

镇压纸张或书籍的文具。多以铜、铁、玉、石等重物制成。

网络解释:

镇尺

  • 镇尺是放置在书桌案头上的文房用品,又叫纸镇或镇纸。镇纸,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现今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有金、银、铜、玉、木、竹、石、瓷等材质,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兴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 1、“或许我们可以把它放在这儿的桌子上,当镇尺,”皮埃尔建议道。
    • 2、江野暗暗的握紧了镇尺,只要男子出手,他自信这么近的距离足以将男子打成肉泥,临死拉个垫背的,值了!况且这紫色电弧未必能要了他的性命。
    • 3、铜镜、镇尺、王陵、诅咒、胭脂等等一切谜团。
    • 4、这纸镇也就是镇纸,原本是写字作画时,用来压纸的东西,形状多以长方形的条形为主,故也称之为镇尺,压尺。
    • 5、这类镇纸和传统的镇尺不太一样,喜欢它的文人经常用来把玩欣赏,用作镇纸倒只是它顺便起的一个功能而已。
    • 6、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笔、墨、纸、砚为公认的文房“四宝”,其他文还有笔洗、笔舐、砚滴、镇尺、臂搁、笔床、笔船、笔格、笔挂等。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
    • 注音ㄓㄣ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QFHW

    (1)(动)压;抑制:~纸|~痛。

    (2)(动)安定。

    (3)(动)用武力维持安定:~守|坐~。

    (4)(名)镇守的地方。

    (5)(名)行政区划单位;一般由县一级领导。

    (6)(名)较大的市集。

    (7)(动)把食物、饮料等同冰块放在一起或放在冷水里使凉:冰~汽水。

    (8)(Zhèn)姓。

    (9)〈书〉

    (10)(副)时常:十年~相随。

    (11)(形)表示整个的一段时间:~日(整天)。

    • 拼音chǐ,chě
    • 注音ㄔˇ,ㄔㄜ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I
    • 五行

    chǐ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3.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chě

    1.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