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
拼音:ǒu xuè
注音:ㄡˇ ㄒㄩㄝˋ
词性: 动词

呕血的意思

词语解释:

呕血ǒuxuè

(1) 吐血。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出血经口腔排出

haematemesis;spit blood;throw up blood

引证解释:

⒈ 吐血。

《左传·哀公二年》:“吾伏弢呕血,鼓音不衰。”
《后汉书·孔融传》:“日磾(马日磾 )深自恨,遂呕血而毙。”
《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那萧颖士见他呕血,情知是打上来的,心下十分懊悔。”
洪深《歌女红牡丹》:“红牡丹登场见之,悲愤交集,呕血倒地。”

国语词典:

吐血。

网络解释:

呕血 科普中国

  • 呕血(hematemesis)指患者呕吐血液,由于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胆道)急性出血所致。一般将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悬肌,又称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称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为主,但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在确定呕血之前,必须排除口腔、鼻、咽喉等部位的出血以及咯血。应针对病因治疗,一般先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再考虑内镜、微创或外科手术。
    • 1、因此在有肝门脉高血压症状或徵象的孩童应怀疑是否有先天性肝纤维化症,而且先天性肝纤维化症也可以表现出反覆性的发烧而没有呕血的症状。
    • 2、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 3、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 4、年初又有呕血病流行,不时听到出丧的嚎哭,撕裂心肺,再加北来风沙暴袭击,“飞沙走石,或二三日一见,或一日再三见”,上上下下都高兴不起来。 
    • 5、配以冥露,虮子血……药毒且缓,伏期半年到三年不等,毒发初期,容姿焕然,随即呕血、低热、周身疼痛,四肢乏力、健忘。
    • 6、等人仗一双宝掌呕血打伤女海盗,不过也毒发不治。

    字义分解

    • 拼音ǒu,ōu,òu
    • 注音ㄡˇ,ㄡ,ㄡ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KAQY

    [ ǒu ]

    1. 吐:呕吐。呕血。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作呕(恶心,厌恶)。

    • 拼音xiě,xuè
    • 注音ㄒㄧㄝˇ,ㄒㄩㄝ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LD
    • 五行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