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豁
拼音:kāi huò
注音:ㄎㄞ ㄏㄨㄛ

开豁的意思

词语解释:

①宽阔;爽朗:雾气一散,四外都显得十分~。②(思想、胸怀)开阔:听了报告,他的心里更~了。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思想或胸怀开阔。

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夫其明济开豁,包含弘大,陵轢卿相,謿哂豪杰。”
宋陈亮《与章德茂侍郎书》:“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红楼梦》第一二〇回:“太太这么一想,心里便开豁了。”

⒉ 解除;消除。

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诗:“积蓄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⒊ 形容空间开阔明朗。

宋范成大《早发周平驿过清烈祠下》诗:“登岭既开豁,入林更清凉。”
元迺贤《李老谷》诗:“峯迴稍开豁,夕阳散微影。”
孙中山《建国方略·第二计划》:“自襄阳以上,皆为山国;其下以至沙洋,则为广大开豁之谷地。”

⒋ 谓使思想、胸怀开阔。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

⒌ 通晓明白。

宋韩维《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疑怀滞义一开豁,有如暗室来明缸。”
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一》:“邻有一染匠,常往听讲,久之,忽大悟曰:‘元来世间道理如此。’自是聪明开豁,遂能诗文,不復为匠。”
明张居正《进讲章疏》:“皇上万几有暇,时加温习,庶旧闻不至遗忘,新知日益开豁。”

⒍ 谓对他人的罪名或过失予以开脱并宽免。

《水浒传》第三六回:“知县自心里也有八分开豁他,当时依准了供状,免上长枷手杻,只散禁在牢里。”
《荡寇志》第八九回:“如今他已不敢强了,姊姊开豁了他罢。”
《清史稿·食货志一》:“又以徽州、寧国、池州三府世僕捐监应考,常为地方所訐控,上諭:‘此等名分,总以现在是否服役为断。如年远文契无考,著即开豁。’”

国语词典:

开通明朗。

网络解释:

开豁

  • 开豁,指宽阔;爽朗;(思想、胸怀)开阔。如:听了报告,他的心里更~了。
    • 1、如果管理者成天被名缰利索缠身,成天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成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成天小肚鸡肠,无法开豁,既得不到快乐,又管理不企业。
    • 2、即事咏来,如有可取,我便开豁了你。
    • 3、如今岩洞里十分开豁,洞中有石凳、石桌可供游人歇脚。
    • 4、口中轻念,苏七心中大为开豁,他不断按照兽皮上所记掐诀,心里早已激动得难以附加。
    • 5、这时,盘旋在旁的雾缓缓散去,迷雾开豁的地方,又隐隐露出桃花树林的轮廓,随着迷雾的浓淡,变幻多姿,仿佛是海市蜃楼一般的华丽。
    • 6、她的一番话使他的心里开豁了。

    字义分解

    • 拼音kāi
    • 注音ㄎㄞ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AK
    • 五行

    (1)(动)使关闭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

    (2)(动)打通;开辟:~路|~矿。

    (3)(动)(合拢或连接的东西)舒张;分离:桃树~花了|扣儿~了。

    (4)(动)(河流)解冻:河~了。

    (5)(动)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戒|~禁。

    (6)(动)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枪|~汽车|~拖拉机|火车~了。

    (7)(动)(队伍)开拔:昨天~来两团人;今天又~走了。

    (8)(动)开办:~工厂|~医院。

    (9)(动)开始:~工|~学|~演。

    (10)(动)举行(会议、座谈会、展览会等):~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发票|~药方。支付;开销(工资、车费)。〈方〉开革;开除:过去资本家随便~掉我们工人。(液体)受热而沸腾:水~了。〈口〉吃:他把包子都~了。用在动此或形容词后。ɑ)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了。b)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了。指十分之几的比例:三七~。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

    • 拼音huō,huò
    • 注音ㄏㄨㄛ,ㄏㄨㄛˋ,ㄏㄨㄚˊ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PDHK

    huō

    1. 残缺,裂开:豁口。豁子(残缺的口子)。

    2. 摒弃;舍却:豁出性命。

    huò

    1. 开阔;宽敞:豁亮。宽豁。

    2. 开通;大度:豁达。

    3. 显赫;通达:显豁。

    4. 排遣;消散:豁情散哀。

    5. 免除: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