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ǎng gù |
注音: | ㄓㄤˇ ㄍㄨˋ |
词性: | 名词 |
掌故的意思
词语解释:
掌故
(1) 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掌固”。官名。 汉置,太常属官,掌管礼乐制度等的故实。
引《史记·儒林列传》:“是时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宜命掌故悉奏其仪而览焉。”
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久应旁求掌故,咨询天官,斟酌繁昌,经营高邑。”
南朝宋鲍照《论国制启》:“伏见彭城国旧制,犹有数卷,虽多殊革,大纲可依,愚谓宜令掌固刊而撰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平原犹豫不能决,欲留其人,处以掌故,其人力辞,竟去。”
清卢文弨《锺山札记·掌固》:“固,本与‘故’通,掌故亦可作‘掌固’……与《周礼·夏官》之掌固,其职自殊。”
⒉ 旧制旧例;故事,史实。
引《史记·龟策列传》:“孝文、孝景因袭掌故,未遑讲试。”
宋岳珂《愧郯录·服章入衔》:“此南渡而后,掌故散讹之失也。”
《明史·杨廷和传》:“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
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但一面却也使昧于掌故。”
国语词典:
国家的故事、史实、惯例。即今一国的典章制度或故事传说。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掌故
- 1、佛教文史掌故极多,本文仅就阅读所得,对几个问题深入考究,并依时代先后汇录成篇。
- 2、顾起元学问渊博,通晓典籍掌故与古今人物,晚年著作颇丰。
- 3、于今想来,唐人这部书,除了给重庆留下这则茶余饭后的掌故、传闻之外,便只有拈须一笑“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附笑谈中”。
- 4、你想听我给你讲讲纽波特的掌故吗?
- 5、这段掌故在门派中知道的人很少,主要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天州修行界百年为一世,一般的门派掌教在执掌门派百年后就激流勇退,参悟那虚无缥缈的天神之道。
- 6、受中国几千年礼教思想的洗礼,父辞子继,累世不衰的家族才是当世人所推崇的,像张公艺九世同居,历世旌表的掌故,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表率。
字义分解
- 拼音zhǎng
- 注音ㄓㄤˇ
- 笔划12
- 繁体掌
- 五笔IPKR
- 五行金
(1)(动)手心;手掌
(2)(动)用手掌打:~嘴。
(3)(动)掌管;掌握:~舵|~权。
(4)(名)某些动物的脚掌:熊~|鸭~。
(5)(名)马蹄铁。
(6)(名)(~儿)钉或缝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或橡胶:后~儿|钉一块~。
(7)(动)〈方〉钉补鞋底:~鞋。
(8)(Zhǎ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