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钱
拼音: | yù qián |
注音: | ㄩˋ ㄑ一ㄢˊ |
寓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纸冥钱。古时祭祀或丧葬时用圭璧币帛,祭毕埋在地下,因常被盗,其后或用范土为钱,以代真钱,魏晋以后又改用纸钱。因以纸替代真钱,故称寓钱。
引证解释:
⒈ 即纸冥钱。古时祭祀或丧葬时用圭璧币帛,祭毕埋在地下,因常被盗,其后或用范土为钱,以代真钱, 魏晋以后又改用纸钱。因以纸替代真钱,故称寓钱。
引《新唐书·王璵传》:“汉以来葬丧皆有瘞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是, 璵乃用之。”
《宋史·礼志二二》:“建炎四年, 南平王薨,差广南西路转运副使尹东玽充弔祭使,赐绢布各五百疋,羊、酒、寓钱、寓綵、寓金银等。”
清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纸钱曰寓钱,言其寓形於钱也。”
网络解释:
寓钱
字义分解
- 拼音yù
- 注音ㄩˋ
- 笔划12
- 繁体寓
- 五笔PJMY
- 五行木
(1)(动)居住:~居|~所。
(2)(名)住的地方:客~|公~|赵~。
(3)(动)寄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