讬迹
拼音:tuō jì

讬迹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託跡”。寄托形迹;寄身。 2.见“託迹”。

引证解释:

亦作“託跡 ”。寄托形迹;寄身。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託迹黄老 ,辞世却粒。”一本作“ 託跡 ”。 前蜀韦庄《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託跡同吴燕,依仁似越禽。” 宋苏轼《与蔡景繁书》:“自闻车马出使,私幸得託迹部中,欲少布区区。” 明陈子龙《送杨伯祥还豫章》诗:“君归读书云壑里,託跡何须混鹿豕。” 清汪懋麟《<净业堂诗>序》:“君少负才气,不遇於时,託迹於小官。”

见“託迹 ”。

网络解释:

讬迹

  • 讬迹,汉语拼音tuō jì ㄊㄨㄛ ㄐㄧˋ,亦作“ 托迹 ”。 寄托形迹;寄身。
  • 字义分解

    • 拼音tuō
    • 注音ㄊㄨㄛ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TAN

    1.同“托”

    2.~。

    • 拼音
    • 注音ㄐ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OPI
    • 五行

    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血~。笔~。踪~。

    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陈~。事~。史~。

    3.形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