杩叉
拼音:mà chā
注音:ㄇㄚˋ ㄔㄚ

杩叉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杩叉'。
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应用时以多个排列成行,每个中设平台,台上置石块,在迎水面上加系横木及竖木,外置竹席,并加培粘土,即可起挡水作用。这种建筑物,很早就用于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工程中。

引证解释:

⒈ 见“榪槎”。

网络解释:

杩叉

  • 杩叉,别称杩槎,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
  • 字义分解

    • 拼音mà,mǎ
    • 注音ㄇㄚˋ,ㄇㄚ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SCG
    • 五行

    1. 床前横木。

    1. 〔杩杈〕三脚木架。中国四川省都江堰的活动拦水坝,就是用杩杈和满装卵石的竹笼做成的。

      • 拼音chā,chà,chǎ,chá
      • 注音ㄔㄚ,ㄔㄚˊ,ㄔㄚ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CYI
      • 五行

      chā

      1.叉子,一端有两个以上长齿,用以刺取物体的器具:鱼~。钢~。

      2.用叉子刺取:~鱼。

      3.像叉的形状。也指叉形符号:交~。打~号。

      chà

      劈叉,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落地,是戏曲、杂技、体操、武术等的一种动作。

      chǎ

      分开:~着腿。

      chá

      堵住;卡住:路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