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
拼音:wǔ fú
注音:ㄨˇ ㄈㄨˊ

五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

⒉ 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
《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
郑玄注:“五服,王及公、卿、大夫、士之服。”
宋王禹偁《北狄来朝颂》:“荷旃披毳,安知五服之仪!”

⒊ 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礼记·学记》:“师无当於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孔传:“五服,斩衰至緦麻之亲。”
孔颖达疏:“五服,斩衰也,齐衰也,大功也,小功也,緦麻也。”

⒋ 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黄麻子道:‘同高祖还在五服之内,是亲的,不算远。’”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雪渔道:‘ 忠烈公是五服之内的先伯。’”

国语词典:

五等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网络解释:

五服

  •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封建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
    • 1、他们虽然不长来往,但却是五服之内的近亲。
    • 2、老虎真名王虎,算起来与王五还是不出五服的兄弟,但两家早就没了来往,也没认过这个亲戚。
    • 3、德五叔全名叫做徐正德,今年五十二岁,是徐峰出了五服的远房堂叔,血缘关系虽没那么亲了,但两家人的关系相处的还是很不错的。
    • 4、“准五服以制罪”作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对于法律的建制和司法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 5、周宇定睛一看,原来是村里的车把式周定军,这是没出五服的一家子,排行老二,比周宇的父亲小两岁,按辈分周宇得管他叫叔。
    • 6、你能三元及第,高中状元,必然也是熟读魏国律例的,当知晓按魏国律,父子、翁婿、叔侄等五服以内的亲眷,是不得同知一州,同处一部,同列部卿以上官职的。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GHG
    • 五行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拼音fú,fù
    • 注音ㄈㄨˊ,ㄈㄨ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EBCY
    • 五行

    1. 衣裳:服装。制服。

    2.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3.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4. 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5.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6. 吃(药):内服。

    7. 乘,用:服牛乘(chéng )马。

    8. 姓。

    1.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