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柘
拼音:tán zhè
注音:ㄊㄢˊ ㄓㄜˋ

檀柘的意思

词语解释:

檀树与柘树。二木质地坚韧,皆为良材,可做弓干。

引证解释:

⒈ 檀树与柘树。二木质地坚韧,皆为良材,可做弓干。

《管子·山国轨》:“有竹箭檀柘之壤。”
汉桓宽《盐铁论·殊路》:“今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 隋和之璞。”

网络解释:

檀柘

  • 檀柘是汉语词汇,拼音tán zhè,出自管子·山国轨。
  • 字义分解

    • 拼音tán
    • 注音ㄊㄢˊ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SYLG
    • 五行

    (1)(名)乔木;木质坚硬;用来制造家具;农具和乐器也叫青檀。

    (2)(名)(Tán)姓。

    • 拼音zhè
    • 注音ㄓㄜ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SDG
    • 五行

    (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或倒卵形;可以用来喂蚕;果实可食用;也可酿酒;木材细致坚硬;中心为黄色;可提取黄色染料;叫柘黄。

      与檀柘相关的成语